(1)異種金屬的分類。異種金屬最常見的是按金屬材料組合進行分類的。按此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1)異種黑色金屬焊接,如珠光體鋼與奧氏體鋼焊接、奧氏體不銹鋼與鐵素體鋼焊接等。
2)異種有色金屬焊接,如銅與鋁的焊接。
3)有色金屬與鋼的焊接,如銅與鋼、鋁與鋼的焊接。
(2)異種金屬的焊接性。異種金屬的焊接無論從焊接機理和操作技術上都要比同類金屬焊接困難得多,復雜得多。因為除了金屬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能影響之外,兩種金屬材料性能的差異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它們的焊接性。焊接性的概念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金屬在焊接過程中焊接接頭是否容易形成缺陷;二是焊接后的接頭在一定的使用條件下可靠運行的能力。概括起來,焊接性能包括接頭的結合性能和使用性能。
從理論上分析,無論是同種金屬還是異種金屬,只要在熔化狀態下能夠相互形成熔液或共晶的任意兩種金屬或合金,都可以經過熔焊形成接頭。許多異種金屬或合金所形成的焊接頭,有時只是通過中間過渡層的焊接材料熔合成的。因此,可以認為上述幾種情況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一定焊接性”的。差別只在于通過簡單焊接工藝還是復雜焊接工藝來實現的。可以說:焊接接頭的結合性能和使用性能都可以達到要求的,可稱為焊接性好;反之,就稱焊接性差。